9月20日下午,我校刚刚入学的2020级4300余名新同学开始了他们别开生面的大学第一课——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。由副校长王延寿为团长、11位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宣讲团深入全校11个二级学院,面向2020级新生开展了“为生活垃圾分类、为劳动教育助力”宣讲活动。

宣讲团面向2020级全体新生开展了22个场次宣讲报告。报告从生活垃圾的特性、来源及去向,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教训等方面,阐释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必要性,并结合校园生活垃圾构成及特点,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治理措施,鼓励同学们做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宣传者、先行者和实践者。
报告结束后,法学院2020级新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王宇同学说,垃圾分类,要从我做起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这个第一课,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,而且知道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,是难忘的一课,也是很有意义的一课。

近年来,学校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在学生劳动素养教育上不断发力,将劳动素养教育与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,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。2019年初,学校成立课题组,开展集体备课,多次组织相近专业教师进行研讨;2019年11月,学校组织以资源环境专业为主体的十多名教师研究、讨论《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十二讲》编写大纲;2019年5月,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专家组审核通过,正式予以立项;2020年9月,《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十二讲》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。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原会长程天权教授在为该书作序时指出,“生活垃圾分类既是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最基础的理论素养,又是大学生劳动实践最基本的行动要求”。
(供稿、摄影:学生处、生活垃圾分类课题组/编辑:刘德群、袁梦成/审核:朱坤)